您好,欢迎进入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研学 > 红色故事

联系我们

单位: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
手机:15592969918
邮箱:22912923@qq.com
官网:www.ganjiaoyuan.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区艺腾大厦

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重温红色延安故事—奔赴延安

来源: 2019-07-08 10:12:23
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与大家共读在革命时期发生在延安的故事,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建立了清廉自由的解放区,并且号召全民抗战,在延安实行吸收知识分子的政策,吸引了很多的热血青年。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就是这一波来延安的众多热血青年中的一员。

孟于,出生于1922年四川成都,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保定等地战争紧迫的消息让15岁正在上初中的孟平愤怒不已。她参加了她所在的中学组织的抗日救亡的宣传队,走出校门来到街上宣传抗战思想,号召全民抗战。孟于因为长相清秀并且声音好听,经常是宣传队中演唱抗战歌曲的主力,目的是激发和鼓舞人们的抗战热情。

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了解到在孟于在外演出时演唱了当时流行的歌谣《松花江上》因歌曲将东北人四处流浪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孟于父亲认为一个小女孩天天在外哭爹喊娘,有辱斯文。禁止她继续参加抗日宣传。但孟于仍然没有对宣传救亡图存死心,仍旧坚持自己,一边违心答应父亲,一边躲过父亲偷偷继续参加抗日宣传。

在1938年底,国民党对学生运动开始了暴力镇压,所有学生在封锁下抗战热情高涨。在1939年刚开始,孟于班组织的读书会请来了来自延安的进步青年分享。这个青年告诉同学们延安是鼓励抗战的,并且在延安可以自由学习马列,也可以唱想唱的歌,延安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都人人平等。这些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孟于和她的同学们,让她们对延安有了无限的憧憬。但当时孟于生活的成都是国统区,社会环境紧张。孟于的父亲为了阻止孟于抗战,也限制了她的人身自由。但同时也 坚定了她去延安的决心。但国统区戒备森严,无法直接去延安。因此,孟于采取迂回路线,和好友李仲民相约,报考了山西民族革命大学,这个大学在山西宜川,离延安较近。孟于和同学决定先去宜川再商量去延安的事情。1939年7月,孟于给家里留了一封信:“我们到我们向往的地方去了,请不要找我们••••”就瞒着家人走向北上延安的路。

陕西红色教育研究院了解到孟于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期间,带上干粮和简单的行李就和同学们义无反顾地奔向延安,踏上了前往革命圣地的行程。但是由于年轻,孟于和同学们也缺乏生活经验,她们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支持孟于一路跋山涉水的便是那神圣目的地—延安。她们最终历经困难,到了目的地。